汉江实验学校

更新观念 探索智慧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朱仕竹

发布时间:2023-12-11 打印

今天专门来说说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课堂质量。

一、观念导航,树立起课堂教学的航标

课堂好不好,观念是航标。上好课,先要从课堂立意、教学观念开始。

1.学习是要靠学生自己学习才能完成的。教师的作用是“导”。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讲授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辨别、展示、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能一讲到底,包办代替。在备课环节,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我怎么去教”,思考如何在重点上“指导抓住”,如何在难点上“引导攻克”。课中,甩掉“拿来就讲”的坏习惯,先考虑如何引导。先学后教是教学的优选路径。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高效的保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高不高,是判定课堂成败的标准。无论你是授新、复习、练习都是如此。老师首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都明白这一点,但是有的老师直到学生昏昏欲睡了还在“滔滔不绝”。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很多,但核心的就是激发学习内动力。目标激励、表扬激励、小组合作、竞赛激励、展示激励、探究发现、制造难度等都是很好的办法。贵在用!

3.辅导不能放到课后。我们一般是课堂讲课,课后辅导。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堂上搞明白,到了课后就过了辅导的“黄金期”。很多学生会因此“欠账”,久而久之,积重难返。所以我们要改善课堂,改讲堂为学堂、练堂、导堂、讨论堂、合作堂。这样老师就可以抽身出来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点拨、及时辅导。

4.学生的差异是各个方面的。单从学习方面来说就有大脑的差异、男女生的差异、习惯的差异、思维的差异等等。我们通常都明白这一点,但是具体到课堂上,通常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完全没有考虑学生间的不同。课堂上补短板的办法就是找差异,明白差异、解决差异。

5.试错、出错、辨错是学习的必须过程。我们有的老师害怕学生出错,一出错就紧张,就责备,最后学生没了信心,老师失去耐心。老师在课堂上有时候要“将错就错”,以错激疑,引导学生归因分析。有时候要“悬”错不改,激起众“怒”,引导同伴知错就改。

6.晚自习永远补不回课堂的“欠缺”。第一是时间上无法补回,失去的效率补不回来。第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了欠缺,不完整、不系统,在学生的脑图中已经成为定式,难以修改。所以老师一定要保证课堂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科学性、方法的渐进性和训练的有效性。

7.智慧课堂的科学合理利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智慧黑板、智慧平板、易课堂软件为学生课堂的教和学提供了便利。但是要有效利用,依据学习原理,改革课堂模式。

二、学习脑科学,为改革课堂提供理论依据

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大脑学习原理基础上的。我们从复杂的脑科学中“捞点干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脑学习的流程及一个有效知识的获得过程。

通过大脑学习全过程图,我们发现,大脑的学习模型体现下列八个方面的特点:

1.信息强度(或意外性)是增强注意力的源泉。外界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强度(新奇、刺激、反常、冲击力),没有意外性,就不会引起大脑足够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开车,没有任何意外和突发情况,根本不会引起大脑注意,我们会边开车,边想别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碰到危险的时候,大脑会全速启动,注意力高度集中。

2.足够的注意力形成记忆前提。没有引起注意的信息,不会形成记忆。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注。长时间的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短时间的高效率学习效果才更好。特别是在老师课堂长时间讲课的时候。比如数学,老师长时间讲一个概念或题目,在学生不感兴趣或听不懂、走神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走神,导致不能听完一个完整的概念或者解题思路。老师讲课结束,师生都很茫然。所以在老师讲解前要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或疑惑,在有前置思考的情况下,更让学生全神贯注,赶上节奏。

3.重复刺激才能形成长期记忆大脑研究显示,短期记忆没有重复刺激的情况下,一般只有30秒左右的有效期,用完就忘。即使是长期记忆,有很长的时间不使用,也会被遗忘或者被新的记忆更改、覆盖掉。

4.联系旧回路旧知识提高记忆效率研究结论是:从零开始构建新的神经回路形成记忆,要比联系已有回路构建记忆困难很多。学习新知识时,能够跟已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是加倍的。

5.建立模型才能提高学习效果经过提炼压缩、模型化的知识是相对稳固的。比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是一段经验记忆,它的使用范围是很有限的。这是没有建立模型的。但是,如果明白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其它碱性化合物反应的原理(模型),解决的问题就会几何倍数增加。

6.实践应用检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让我们的大脑丰富知识的记忆维度。比如,化学课学习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看文字和视频只有视觉和听觉记忆。但是,我们亲自做一次实验,就会形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情感等多维度的记忆。多维度记忆相比于单维度记忆,能形成更大的、更稳定的神经回路,不容易被遗忘。

7.“好的”结果积极动机的源泉。实践应用产生的好结果,能够形成积极的反馈,促使我们再次主动获取信息。产生的坏结果,会形成消极的反馈,降低我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比如,考试取得了很高的分数,可能会收获同学、老师、家长的积极评价,就能形成积极动机。

8.变式更改和重构才能建立长期有效模型知识模型需要不断更新和修改,甚至推翻重构。比如数学提取公因式,只停留在提取单项式,就会有局限性,当学生发现可以提取多项式时,大脑中的模型就完整了,加强变式练习就形成持久的模型。不断变式校正才能保证模型的有效性,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探索智慧环境下的课堂模式

研究脑科学,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学习模型的建立的流程,也让我们思考在环境、条件、设备、工具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优化学生学习的课堂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一)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有利条件

汉江实验学校智慧校园给我们提供了新型课堂模式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1.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包含班级智慧云平台、智慧黑板、学生平板、智慧录播;

2.智慧评价系统。包含学生课堂练习测评、学生操行评定、答题检测评价、校宝评价系统;

3.智慧资源库。包含希沃教学资源库和学校资源库、学科网教学资源库。

4.智慧互动平台。希沃智慧系统利用智慧黑板和学生平板实现师生随机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互动。

(二)可以改变教学模式的有效工具

智慧环境下为教学提供的有效工具:

课前:利用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精品资源高效备课;学生课前可以自主预习,并反馈预习情况,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课间互动、观点采集、互动评测与学生实时互动;学生通过游戏互动、小组合作、互动展示合作学习,并产生大量课堂评价数据。教师围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难困惑及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

课后:针对疑难进行精讲点拨,对学习任务成果展示进行点评、指导,发布随堂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并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三)智慧环境下的课堂模式

智慧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以小学中高段新授课为例,基本框架模式建议如下:

1.目标展示

快速导入后,利用易课堂教学平台将教学目标进行展示,若有必要也可进行推送,让学生截屏保存。(时间:2-3分钟。目的: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什么。引起注意,加强信息强度和新奇度。

2.知识点检测

利用易课堂教学平台实现定时训练的常态化。(时间:10分钟

要求:根据学生先学检查的反馈情况来设计知识点检测的内容。课前环节的 “先学检查”,主要针对的是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课堂环节的“知识点检测”主要针对的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典型例题等等,可以利用推送或《精讲精练》《导学案》,增加变式和刺激强度、刺激次数,逐步形成长时记忆。

3.处理检测结果

利用易课堂教学平台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高效化,发现问题,点拨讲解,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效率。(时间:20分钟。流程如下图:

4.知识点小结

教师可以利用易课堂教学平台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基本方法、典型错误的总结,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师生的互动总结。(时间:2-3分钟) 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剩余时间,自主进入下一个知识点。

5.归纳总结

当一节课内涉及的多个知识点解决完后,有可能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化散为整。方法一般使用易课堂的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也可以分小组或个人梳理 (时间:4-5分钟)。

智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

智慧环境下学生课堂活动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要有但不限于六个方面的活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展示交流、总结归纳、拓展提升、反思建构。

(五)用好数据分析

通过易课堂的平台数据分析系统,老师收集平时的作业、月考、周练数据,再经过挖掘与分析,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每一次考试后,教师根据考试内容和学生的作答情况,掌握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查漏补缺。对于基础较差或者课堂掌握不佳的学生,根据记录数据和学生的平板错题本,对照检查,精准辅导,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动机。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分类推送,加深难度,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坚决克服一把尺子、一套题目、一个要求的问题。

教无定法。贵在对于“教”和“学”的理解,不为教而教,要为学而教。